2025年前10个月,我国通信业延续"稳中有进、质效提升"的发展态势,电信业务量收实现差异化增长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,用户结构向高价值领域加速升级,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旺盛需求。本文基于工信部公布的核心数据,系统解析行业运行特征,并结合政策导向与技术演进趋势,对2026年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。

一、2025年前10个月通信业运行核心特征
(一)业务量收呈"量稳价升"分化,新兴业务驱动结构优化
行业运行的"量收分化"特征持续凸显,但结构优化态势明显。前10个月,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670亿元,同比增长0.9%,增速虽温和但已呈现筑底回升迹象;而按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%,显著高于收入增速,反映出行业仍处于规模扩张期。
收入增长的核心支撑来自新兴业务。数据中心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数字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,有效对冲了传统语音、短信业务的下滑压力。其中,移动短信业务呈现"量增价减"特点,前10个月业务量同比增长18.8%,但收入同比下降1.2%,凸显传统业务价值稀释;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旺盛,前10个月累计流量达3232亿GB,同比增长16.8%,10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(DOU)达22.21GB/户·月,同比提升15.7%,创历史新高,印证了数据消费对行业增长的核心拉动作用。
(二)用户结构加速升级,高带宽与新兴终端成主力
用户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,结构向高价值、智能化方向深度调整,形成"三极驱动"格局:
(三)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夯实,网络质量全球领先
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,网络供给能力与质量同步提升。截至10月末,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12.43亿个,其中光纤接入(FTTH/O)端口达12.02亿个,占比高达96.7%,光纤网络覆盖率与接入质量保持全球领先;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3118万个,净增297.7万个,为千兆业务普及提供核心支撑。
5G网络建设进入"深度覆盖+行业适配"新阶段。5G基站总数达475.8万个,净增50.7万个,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7%,较前三季度提升0.4个百分点,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、县城城区及重点乡镇的连续覆盖,部分发达地区已启动5G-A(5G Advanced)试点建设,为通感一体、低空通信等新场景提供网络保障。
(四)区域发展趋于均衡,中西部增速领跑
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,呈现"中西部追赶、东北部提速"的良好格局。从用户渗透率看,西部和东北地区10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较上年末分别提升4.5个和4.2个百分点,高于东部地区的2.9个百分点;5G用户渗透率提升幅度同样呈现中西部领先态势,西部地区提升8.3个百分点,东北地区提升9个百分点,均高于东部地区的7.6个百分点。
流量消费方面,东北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25.1%,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17.3%,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,反映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。
二、2026年通信业发展趋势预测
2026年将是通信业从"规模扩张"向"质量效益"转型的关键一年,在5G-A商用启动、算力网络建设提速、行业应用规模化落地等多重驱动下,行业将呈现"基础设施提质、业务结构升级、应用融合深化"的核心趋势。
(一)基础设施:从"覆盖广度"到"服务深度",5G-A与算力网络成核心抓手
网络建设将聚焦"提质增效",形成"5G-A引领、算力网络支撑、固移协同"的格局。预计2026年底,5G基站总数将突破520万个,5G-A基站数量有望达到50万个,实现重点城市核心区域连续覆盖,并在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等场景实现定制化组网;10G PON端口数量将突破3500万个,千兆宽带用户占比提升至40%以上,乡村地区千兆覆盖比例显著提高。
算力网络建设将进入加速期。受AI产业革命带动,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,运营商将加大IDC、液冷、光模块等领域投入,推动"云网边端"算力协同调度体系成型。同时,6G关键技术研发将取得阶段性突破,中美在量子通信相关环节的竞争与合作加剧,稀释制冷机、低温同轴线缆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发展机遇。
(二)用户发展:5G渗透率逼近七成,物联网向工业场景深度渗透
用户结构升级将持续深化,形成"个人用户提质、行业用户放量"的双轮驱动。预计2026年底,5G移动电话用户将突破13.5亿户,渗透率提升至70%以上,5G-A用户规模有望达到千万级,带动AR/VR、云手机等新型终端出货量增长;千兆宽带用户将突破3亿户,家庭组网、全屋智能等增值服务成为用户增长新亮点。
物联网用户将迎来"第二次爆发",预计用户规模突破32亿户,净增超3亿户,增长动力从消费端转向工业端。工业物联网终端用户占比将提升至35%以上,在智能制造、智慧能源、智慧交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,上海等发达地区将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50%的目标。
(三)业务应用:新兴业务成收入增长主引擎,行业融合加速落地
业务收入增长将摆脱对传统业务的依赖,数字服务收入占比有望突破40%。算力服务、AI+通信、5G消息等新兴业务将实现爆发式增长,其中算力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增长50%以上,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核心支柱;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虽略有放缓,但仍将保持12%-15%的两位数增长,DOU值有望突破25GB/户·月。
行业应用将从"试点示范"转向"规模化复制"。上海提出2026年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,将打造80个"5G校园"、400个"5G医院",并实现低空飞行航线全域5G-A覆盖。全国范围内,5G+工业互联网项目将突破1万个,车联网、低空经济、海洋经济等新场景将成为应用创新的热点,通感一体、天地一体等新技术将推动行业应用效能显著提升。
(四)区域格局:均衡发展深化,东部引领与中西部追赶并存
区域发展将呈现"东部引领创新、中西部补齐短板"的格局。东部地区将聚焦5G-A、算力网络、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,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;中西部地区将加快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提质,推动数字乡村建设,千兆宽带与5G用户渗透率有望接近东部水平;东北地区将依托流量高增长优势,推动数字消费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。
三、总结与展望
2025年前10个月的运行数据显示,我国通信业已迈入"高质量发展"的关键阶段,基础设施能力、用户结构、业务质量均实现显著提升。2026年,在技术创新、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,行业将以5G-A商用和算力网络建设为契机,实现从"通信服务提供商"向"数字基础设施运营商"的深度转型。
同时,行业发展仍面临传统业务收入下滑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足、行业应用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挑战。未来,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完善行业标准体系,推动"产学研用"协同创新,助力通信业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支撑。